冲突

晏新安前世有道很经典的问题。

一辆有轨电车已然失控,正沿着既定轨道风驰电掣般疾驰而去。此刻,在前方的轨道之上,有五名纯真无邪的孩童正在玩耍,他们全然未察觉到那呼啸而来的电车,且已来不及做出任何躲避之举。而在与之岔开的另一条轨道上,同样有一名懵懂无辜的小孩在嬉戏玩耍,亦是处于无法及时躲避的境地。

恰在此时,你正身处能够扳动道岔的关键位置。倘若你选择扳动道岔,那么那辆失控的电车便会改道驶向仅有一名小孩的那条轨道,进而避开那五名小孩所在的轨道;反之,若你不采取扳动道岔这一动作,电车便会径直朝着那五名小孩猛冲过去。

那么,在此种情形之下,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是选择扳动道岔,让电车撞向那一名小孩,还是选择袖手旁观,任由电车撞向那五名小孩呢?

究竟是选择牺牲一人,还是放任五人丧生呢?似乎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难以推脱相应的责任。

乍一看,选择牺牲那一名小孩似乎是较为简单的做法,甚至不少人在面对这一情境时会毫不犹豫地做出此种选择。

然而,事情若真如此简单,又怎会成为一个令无数哲学家乃至诸多智者都为之殚精竭虑、绞尽脑汁,且至今都未曾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的经典难题呢?

当面临的是五个人与一个人的抉择时,或许你尚可相对轻松地选择牺牲五人以保全一人。

因为他们不守规矩。

可若是将人数变为五十呢?甚至五百、五千、五万乃至更多呢?当这个数字如这般无限扩大之时,你又当如何抉择?

是坚守道德准则,还是秉持功利主义的考量呢?

当这个数字持续膨胀直至趋近于无穷大时,似乎功利的考量便会逐渐侵蚀道德的领地,进而将道德全然吞噬。

故而,这个问题实则并无所谓的正确答案,或者说,它仅仅是在探究道德与功利二者究竟谁能在人们的抉择中占据上风罢了。

在一个稳定的社会架构之中,道德仿若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规则恰似一座坚固的牢笼,而武力则可视为整个社会得以稳固的基座。至于利益,它宛如被困于牢笼之中的生物,在平日里能够安安稳稳地生存繁衍。

然而,一旦那牢笼的空间变得过于狭小,或者笼内的生物数量过多,利益便极有可能突破道德的约束,进而撞碎规则所构筑的牢笼。

最后就看武力的基座能容忍谁留在上面了。

石国,虽其体系尚算不上完备无缺,但整体而言,仍可算作是一个颇为稳定的国度。

尤其在上层社会之中,鲜有人会公然破坏既定的规矩。究其缘由,乃是历经多年的发展演变,石国已然形成了诸多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关联脉络。

这些家族势力有的甚至比石国还要久远。

这些关联涵盖了诸多方面,诸如各类产业之间的相互交织、家族之间的联姻合作、修炼资源的分配流转,乃至权色交易等等。

诸般因素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