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孤来说,王叔要么辞掉刺史之职,回京到国子监,或者崇文馆任何闲职,要么就躲得远远的,益州,荆州,扬州,或者冀州,陇州终究是近了些。”李承乾微微抬手,神色认真。
所谓小杖受大杖走。
后来劝李承乾谋反的,李元昌是第一个,这里面未尝没有现在这些事情的原因。
这个人,李承乾本该立刻彻底远离,只是他现在还弄不清楚,李元昌的背后是否有人在操弄。
当年李元昌劝李承乾造反,唯一的条件,就是要皇帝身边一个琵琶女。
李承乾曾经查过,这个琵琶女是不是和李元昌有什么关系?
但他当时的主要精力在别的地方,所以也没细查,最后结果什么都没查出来。
如今重新审视,他总觉得有些蹊跷的地方。
……
“殿下说的是。”李元昌很是认真的点头,大倒苦水的说道:“臣不止一次上奏,但陛下就是不许,陇州那地方,山野贫瘠,文风薄弱,连个正经说的人都没有。”
“王叔。”李承乾稍微认真了一些,然后说道:“江南文风鼎盛,王叔的性子或许更适合到江南为官,但孤的看法,是王叔最好还是暂时的收敛一下性子,好好的体会一下百姓疾苦,然后学习治理之法,作出成绩,这样才好南调。”
李元昌微微愣了。
李承乾这话怎么和皇帝那么像,不过似乎有些不同的地方,似乎有些道理。
“暂时受苦和未来享乐,王叔自己选。”李承乾摇摇头,诚恳的说道:“若不如此,王叔的日子恐怕会越来越难过。”
李元昌彻底的沉默了下来,甚至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后,李元昌认真拱手道:“多谢殿下教诲,臣谨记在心。”
皇帝那种训斥性的教诲,李元昌很难听的进去,反而是李承乾这种认真诚恳的劝解,他反而能够听进一些来。
毕竟皇帝和太子都是一个意思,谁都要认真考虑。
李承乾笑笑,说道:“今日孤倒是想和王叔多聊一会……安俨,现在谁在外面?”
“回殿下,是吴王。”李安俨拱手。
“吴王来了,那么臣便先告辞。”李元昌下意识的就要站起来。
吴王李恪,皇帝第三子,母为贤妃杨氏,隋炀帝杨广之女,身份之贵重,仅在于诸嫡之下。
“不必,不必,三郎来了,怎么能让王叔走呢,都是自家人。”李承乾看向李安俨,抬手道:“请吴王请来,正好王叔的问题,他之前也遇到过,正好探讨一二。”
李元昌微微挑眉,随即缓缓坐下道:“是!”
……
一身紫色长袍,头戴进贤冠,行走间气质温润的吴王李恪从殿外走了进来。
李恪身形挺拔,然后认真的拱手上揖道:“臣弟吴王恪,参见太子殿下。”
“三郎免礼。”李承乾微微抬手,说道:“三郎见过汉王叔。”
“见过王叔。”李恪再度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