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中部战线交火

小主,

该军的步兵师在渡过特普河后没多久,就迎面撞上了与机械化第18军,一起赶来弥补别利奇-基什尼奥夫一线薄弱防线的机械化第2军。

苏联坦克兵们很快就发现,罗马尼亚军队在面对自己时十分脆弱。

缺乏反坦克装备与训练的罗马尼亚部队,在苏军坦克部队不是十分熟练的冲击下,被碾了个对穿,超过4000名士兵和44门大炮被俘。

直到整个军的部队,差点被赶下河,罗马尼亚人才发现,德国人承诺给他们的反坦克火力支援全部没有出现。

可以说,如果不是机械化第2军得到的命令,只是驱逐试图发动进攻的敌人的话。

苏联坦克兵,甚至有可能借助罗马尼亚人搭建的浮桥冲向雅西。

至于,德国人承诺给罗马尼亚第3军提供的火炮增援,则全部出现在了,德第11步兵军的进攻阵地上。

不过面对此处早有准备的步兵第48军主力,德国人也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

自此罗马尼亚战线中部的核心战场,在一开始就进入了苏联人更擅长的模式。

这像历史中一样证明了,如果给苏军坦克部队的指挥员充分的时间与资源做准备,苏军坦克部队确实可以像大纵深战术理论中设想的一样发挥作用。

(一些解释:

1、罗马尼亚人部队面对装甲部队时的无力

历史中,罗马尼亚第35后备师的一个步兵团和两个炮兵团,在面对机械化第2军的坦克第11师的攻击时,便交出了,被俘2200人外带44门大炮的答卷。

2、普鲁特河防线

历史中,这条防线由于兵力太少,几乎没有在德罗联军渡河时发挥任何防御作用,甚至给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整整5天时间渡河。

这也是历史中,南方面军在第一时间,就想要后撤至德涅斯特河的客观原因。

而在这种条件下,即使是得到了薯条通信加强的南方面军,在比历史中少了一周左右的准备时间情况下,同样无法将这条防线加强到,足以阻止德罗联军渡河。

因而只能采取,以装甲部队作为预备队的防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