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种种的不平不忿,最终还是化作了一声叹息。
“哎。”
若论帝王心术,论识人,驭人。
从最底层一路爬上皇座的老朱,自认不弱于任何一位皇帝。
甭管唐宗宋祖,秦皇汉武。
让他们来体验一下这开局一个碗的局面,最后还要当皇帝,任谁都得先缓一缓。
可真正论及治理天下。
老朱再怎么嘴硬,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以至于他虽然镇的住朝野百官,却驾驭不住。
以至于胡惟庸案爆发。
与文官彻底走向对立后,所有的文官对他几乎都是阳奉阴违。
要不是他假借外出避暑,将治理大明这一摊子事丢给自家好大儿,抽身事外,借着报社的渗透,将锦衣卫散布向整个大明十三省,这才真正看清了往日朝廷百官奏书中描绘的花团锦簇,粉饰太平的伪装下,大明还百孔千疮,危机四伏的真相。
他不知还要被瞒到几时。
若没有常升的横空出世……
待到危机真正爆发时,他又能怎么样呢?
了不起再兴大狱?
杀他个天翻地覆?
可那对真正受苦的百姓根本于事无补。
对他驾驭百官,治理大明也没有半点的利好。
被迫拓宽眼界的老朱,此刻也真正了解了几分,为何史书中的皇帝,不论是开国帝王,又或者是中兴之主,面对朝中有奸佞,朝野无太平时,往往不会如他这般干脆利索的杀个干净。
而是忍让,妥协。
利益交换,借力打力。
培植自己的力量,再伺机而动。
治政。
从来都不是一板一眼的指令和执行。
再回看常升入朝堂以来么一系列动作,不正深谙了治理国家的个中三昧么。
认清了这个关窍,老朱也就没有就在外观望的兴致。
考虑到之后由常升牵头设计对孔家的的设计,还有秋闱,连带之后田亩清丈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老朱原本还想待到十月末,专门用来考察朝廷臣子的“避暑行程”,也就不得不提前终止,回家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