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过后,三人自然还是要回归正题的。
尤其是太子在他们开拔出发前给他们的奏书中要求三人各自独立查证苏州府动乱和报社编修身亡案。
尤其在他们赶赴了苏州府前夜,如此巧合被人用火烧尽的架阁库,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苏州府城中涌动的暗流。
三人都有预感,这回的调查,只怕不会太顺利。
简单探讨了一番如何入手,三人便约定了各自不同的突破口,以免相互干扰。
“吾身为御史台官员,平日与官员相处最密,加之架阁库被焚,苏州代知府张亥身为主官难辞其咎,许便从架阁库被焚案查起吧。”
刑部和大理寺钦差对视一眼,都没有意见。
“刑部掌司狱,太子殿下收到的苏州府密奏中已言明,仵作查实报社编修身死有蹊跷,贺峻案便交由刑部如何?”
大理寺钦差提议了一句。
见刑部钦差点了头,三方的调查也便确定下来。
目送走两位同僚后,大理寺钦差便带着自己的人手出没在了市井坊间的所有酒楼,茶馆等三教九流,文人墨客汇聚之地探听起消息。
原以为苏州府的动乱案会比较难查。
却不曾想,消息的收集竟意外的顺利。
从一开始的孔家在四书五经中被排挤谣言的出处,大致是一伙长年盘踞于苏州府的破皮无赖,再到后来一些举子亲口从参与校订的大儒口中,“证实”了孔家被排挤的传闻。
再之后的事情,就已经大致记录在张亥送往应天府的奏书中了。
貌似因为苏州府衙的办案无力,苏州府上下对于府衙都没有什么敬畏。
大理寺的办案小吏,甚至在一家店小二的嘴里,明确打听到曾有一伙读书人在酒桌上吹嘘,称自己和一行许多义士深夜往某大儒家中投石砸瓦,搅的那名大儒不得安宁,最后却相互掩护,在兵马司巡卫前来支援围堵前成功脱身的事迹了。
可见这群“狂徒”有多嚣张。
于是乎,大理寺钦差立刻就派人去府衙,借调两名衙役,带着店小二从廖权那抄录了一份迁居举子的名录,凭着那批举子们饮酒吹嘘时吐露的相互之间的称谓。
再让衙役去往举子们迁居之地探听人名。
最后再带店小二前去指认人员。
最后让这名饮酒误事的举子把他所知道的,参与了对那批大儒们府宅冲击,威吓的读书人的都供出来,这名举子还嘴硬的说什么绝不屈从,一人做事一人当的之类的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