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苏晨记忆中的未来,“轰-6”系列仍然活跃在夏国的天空中,承担着重要任务,预计还能服役很长时间。
苏晨也曾参与到“轰-6K”机载电子系统的研发中,并因此获得了高级研究员的称号。
马祖枫所写的笔记成为了一段传奇,被后人传颂。
由于他在大型飞机领域的重要贡献,1970年“运十”项目启动时,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该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
因此,他加入到访问米国麦道公司的代表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苏晨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那,马总师对引进‘MD-82’项目有什么看法?”
“他这个人啊,太严谨,太坚持。”郭伟强摇了摇头说。
看到苏晨一脸不解,郭伟强接着解释:“按理说,作为‘运十’的总设计师,大家都认为他会坚决反对引进‘MD-82’,毕竟这事关国产飞机的发展。但他却支持了。”
“是吗?为什么?”
“因为他提出了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他的条件是,如果要引进‘MD-82’,‘麦道’公司必须分享技术,并且同意与我们共同研发一款新型飞机。”
苏晨恍然大悟,马总师这是想利用外部资源推动国产飞机的进步。
正如苏晨所知,在‘运十’的研发过程中,马总师遇到了许多以当时的工业基础难以解决的问题。他的策略是借鉴米国的技术和先进的制造能力,让‘运十’成为一款真正实用且安全的飞机。
从技术角度看,这个想法很有道理。
‘MD-82’是一款双发动机的中短程客机,而‘运十’是四发动机的远程客机,两者市场定位完全不同。如果计划成功,夏国就能拥有覆盖不同航线需求的两款机型。
但是,现实往往比理想复杂得多。马总师的美好愿望并不容易实现,尤其是当‘麦道’公司及其背后的米国政府想要限制夏国民航工业的发展,独占夏国市场的时候。
苏晨不禁感慨:“马总师的想法太过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