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了

他让人打的井,地势相对于稻田来说都是比较高的,就是为了利用井车的工作原理进行稻田灌溉。

这样看来,这次永德帝召大臣去行宫议事,肯定会有人提出这个问题。

他想了想,“运水倒是不难,你还记得那日我们去西郊稻田的时候,那些田都是紧紧相连的吗?”

范澧想了一下,的确如此。

李凌峰记得前世在乡下生活的时候,也是亲眼看过稻田的,他们的稻田也是紧紧相连,但是每家每户都会在田梗合适的高度留出一个手掌长的小沟渠,当水量达到高度后,又会顺着小沟渠流到下一片农田,最后连接到沟渠之中,即便是下雨也不用担心水把秧苗淹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凌峰在宣纸上随意画了几块田字格,然后道:“我记得那天去视察,西郊的农田每家每户都设有排水的沟渠,却不相连,只需要将这些田地都留出一个口,田里的水就能活起来。”

范澧顺势朝宣纸看去,眼睛慕然一亮,当即就明白了李凌峰的意思,有些激动道,“如此这般,那运水问题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这样的话,只要地势高的田里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水,那水就会一直接连不断的流向其他稻田里,根本不需要人力去运送,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解决了。

此刻,他看向李凌峰的眼神炽热无比,又一次为自己的明智而暗暗庆幸。

这些都是华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只是借用一下,虽然不是自己的东西,但这个方法能让大夏的百姓轻松些,也算一件功德。

之前的印刷术推广,让大夏许多看不起书的学子渐渐走进学堂,这也是一件功德,只不过,不管是什么事,都需要时间去慢慢改变,李凌峰相信不久的将来,朝堂上一定会出现更多像他这样出身的人。

李凌峰想了想,若是大夏还没有井车,自己倒是可以凭记忆画出来,他以前去博物馆做实践,就看过古代水利发明的演变进程,当时就在里面看到了井车。

他装作没有思路的样子,对范澧道,“至于取水的问题,我需要先想想。你若是有时间,可以先去组织西郊的村民挖渠,若是你想休息,等挖完井以后再说也不迟。”

范澧闻言激动道,“下官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