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踏入屋内,笑容满面,眼中闪烁着对英雄的敬仰:“高队长,赵武时常提及您的英勇事迹,抗击日寇,您可是条响当当的汉子。”他的目光掠过桌上未动的菜肴,关切地问道:“怎么,饭菜不合口味吗?”
高队长缓缓站起,面容愁苦,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我的兄弟们还在雪地中忍饥挨饿,我又怎忍心独自享用?”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能穿透人心。
陈浩闻言,大拇指一竖,敬佩之情溢于言表:“高队长,您与袍泽同甘共苦,真是难得的好大哥。这比那些在大灾之年只顾自己享乐的人,强了百倍千倍。”
同甘共苦,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能够坚守这份美德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陈浩深知这一点,因此对高队长更加敬佩。
对于高队长的到来,陈浩确实有些意外。这位曾经的东北军连长,如今已是抗日游击队的领袖。他的名声,在抗日战场上如雷贯耳。
想当年,三十万东北军在一纸不抵抗的命令下,撤回了关内。而高队长,却选择了留下。他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家乡被侵略,被日本人践踏。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脱离了队伍,占山为王,抗击日寇。
他的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铁血男儿。他们像梁山好汉一样,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抗击日寇。他们一方面不忘本心,跟日本人誓死抗争;另一方面,为了生存,也不得不抢大户、搞绑票。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从不去骚扰普通老百姓。
然而,高队长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他深知,要想真正地抗击日寇,就必须有更强的力量。于是,他加入了兔子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抗日战士。
他的队伍,保护着普通老百姓,从不抢大户。他们的吃喝,一部分靠老百姓的主动接济,另一部分则是从日本人手里抢来的。他们像八路军后来的游击队一样,纯粹而坚定。
然而,日子却并不好过。老百姓被日本人剥削得穷困潦倒,接济不了多少。而从日本人手里抢东西,又谈何容易?因此,他们经常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
尽管如此,高队长却从未放弃过。他率领着队伍,跟日本人打了四五年。虽然人数一直没有壮大起来,但他们的精神却越来越坚定。这背后,离不开高队长的领导能力。
高队长在赵武口中得知,陈浩是一位积极抗日的爱国人士,对关内的抗日部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因此,他心里有了底气,知道这次前来不会空手而归。
但是,要让陈浩真金白银地支援他们队伍抗日,总得有个理由。于是,高队长开始讲述起自己的经历。
“陈先生,您是东北人,应该能够理解我们的心情。”高队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想当年,我们三十万大军,在敌人的侵略面前,竟然连屁都没放一个,就直接撤了。这让我们如何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对得起东北的父老乡亲?”
陈浩闻言,点了点头。他深知东北军的耻辱和悲哀。那些手握重兵、装备精良的将领们,在敌人的侵略面前,竟然选择了逃避。他们对得起谁?
紧接着,汤二虎又拥兵十万,不战而丢了热河。东四省全部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这样的耻辱,让陈浩的血压噌噌地往上涨。他恨不得回到过去,教那些狗屁将领们重新做人。
“但是,我们不能沉浸在过去的耻辱中无法自拔。”高队长的声音打断了陈浩的思绪,“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的正义之战。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队伍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
高队长的话,让陈浩深受感动。他深知,像高队长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抗日英雄。他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高队长继续讲述着他们队伍的事迹。他提到了一位书生父亲,得知儿子跟他们抗击日寇后,赠送了一面“死”字旗给儿子。这面白布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死”字和一段悲壮的话语:“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这段话,让陈浩听得热泪盈眶。他深知,像这位书生父亲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愿意支持自己的儿子参军报国,愿意为了国家的兴亡而付出一切。
正是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和付出,国家才没有亡、民族才没有灭。陈浩深知这一点,因此对高队长和他们的队伍更加敬佩。
高队长见自己的话已经打动了陈浩,便开始讲述起他们队伍面临的困难。他并不是在卖惨,而是希望陈浩能够真正地了解他们的处境并给予帮助。
“我们队伍里的战士们,都是铁血男儿。他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但是,我们却面临着严重的粮食问题。”高队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山里穷苦人三月吃桦树皮、四月吃椴树皮、五月吃松树皮。这个季节的树皮是最嫩的。我们拔下树皮后,化几桶雪水将树皮泡软去掉外面的老皮……”
小主,
高队长的话让陈浩听得心惊胆战。他深知这些树皮根本无法满足战士们的营养需求。长期下去,他们的身体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然而,高队长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继续讲述着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抗击日寇的事迹。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能够穿透人心、激发人们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