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个月的适应,杨兴也熟悉了这里的教学速度,反正天南海北都一样,大部分的大学生也都属于小孩性子,吃喝玩乐为主,交友为主,学习不挂科就行,反正一年两年也毕不了业,当然也有不少的天才或者说是好学生吧。
在图书馆看书的杨兴看累了,伸了个懒腰,拿出手机啊,再次发至朋友圈找了一张之前拍的照片,发了出去并配了一个文案:这棵树好像在哪里见过,朋友圈神人多求解。
自娱自乐缓解了一下心情后,杨兴再次开始看书。
11月份,杨兴已经不在乎什么休息日不休息日的了,老师讲的课他去听,课后再和老师发邮件,老师没讲的先去看书,这一点就不得不说人家了,这边的书写的直接性比较多,没有那么多凑字数的情况。
而朋友圈也肯定是三五天一发,三五天一发,没办法这部电影的取景地,仔细找一找的话特别多。
当然了,一些社交情况原先是能不动就不动,以不变应万变。
虽然这段时间眼睛适应了观看各色人种,但脑子多多少少还没适应,因为他怕看见一些辣眼睛的东西,晚上做噩梦。
用现有的知识来解释这种情况就是动物内心最原始的想法以及本能的一些想法,为了那么一丝丝的愉快,可以抛弃任何东西哪怕不是人。
美其名曰:天下万物同生。
这还是好学校杨兴真的不敢想象,其他的学校是个什么情况?不过这些东西明白的,也就不去想想明白的,还觉得不如不明白的好。
因为穿着汽车和相貌身高,在图书馆或者是在路上,在教室被人碰一碰问话递个小纸条的事情,虽然发生的不多,但也有那么10次8次还好杨兴语言会的多可以用这个来拒绝。
然而很多人听着磕磕绊绊的“I'm English no good.”低头又看到了杨兴在笔记本上写着非常漂亮的手写体也能猜到是什么意思,再猜不到的话,后面听不懂的语言又出来了。
唯一让杨兴感觉到别扭的还是食堂吃饭的问题?
当然了,在这里人家叫餐厅,反正嘛做的菜是.....可选择性不多。
猪肉不吃,黏黏糊糊的不吃,蔬菜沙拉不吃,带馅儿的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