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后周攻南唐之战二十四

次日,周世宗亲临前线,对防务进行了全面的视察与部署,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前线将士的深切关怀与鼓励,也有对未来更大规模战役的深邃思考与筹谋。在完成视察后,他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从镇淮军启程返回下蔡,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与规划。

而就在此时,一封由周世宗亲自撰写的诏书,悄然送达了刘仁赡的手中。这不仅仅是一纸简单的文书,更是周世宗对刘仁赡忠诚与勇气的最高赞誉与尊重。诏书中,周世宗以国家大局为重,言辞恳切地询问刘仁赡是否愿意归降,将个人命运的抉择权交到了他的手中。这一举动,无疑在刘仁赡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波澜,一场关于忠诚、智慧与生存的较量,在无声中悄然展开,预示着接下来的局势将更加错综复杂,充满变数。

在南唐政权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危急关头,天际似乎也笼上了一层厚重的阴霾,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暴。后周的铁骑如潮水般日益逼近,每一步都踏在南唐子民的心弦上,震颤着这片曾经繁华的土地。李璟,这位南唐中主,身着龙袍,却难掩眼中的焦虑与内心的挣扎。他深知,国家的命运此刻正悬于一线,任何决策都将决定南唐的生死存亡。

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烛火摇曳,映照出一张张凝重而紧张的脸庞。李璟神色凝重,目光扫过满朝文武,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朕欲亲征,以朕之身,激励三军,共御外侮,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陷入了死寂,群臣面面相觑,无人敢轻易回应。

中书舍人乔匡舜,一位以刚正不阿、直言敢谏闻名朝野的忠臣,此刻挺身而出,他的声音虽不高亢,却字字铿锵有力:“陛下,亲征之事,关乎国本,万不可轻率。陛下乃万金之躯,一旦有失,国家将无以为继。且陛下亲征,难免令朝局动荡,非但无益于战局,反可能动摇民心士气。望陛下三思!”乔匡舜的言辞恳切而中肯,但听在李璟耳中,却如同锋利的刀刃,刺痛了他作为君王的尊严与决心。

小主,

李璟怒不可遏,他认为乔匡舜在大敌压境之际,非但不助他力挽狂澜,反而出言动摇军心,实属大不敬。于是,他毫不留情地以“扰乱军心”之名,将乔匡舜贬至偏远的抚州,意图以此警示朝臣,维护自己的权威。

然而,李璟的怒火并未因此平息,他转而向身边的亲信将领寻求答案。神卫统军朱匡业,智勇双全,面对君王的询问,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沉吟片刻后,缓缓吟出一句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句诗,既是对当前时局的深刻剖析,也是对李璟个人命运的委婉规劝,暗示着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即便是再英勇的帝王,也难以逆天改命。

刘存忠,另一位深受李璟信赖的将领,闻听此言,心中虽感无奈,却也深以为然。他轻轻点头,表示对朱匡业观点的认同。然而,李璟并未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任何深意,反而认为两人是在逃避责任,是对他决心的质疑和背叛。愤怒之下,他再次挥动权杖,将朱匡业贬为抚州副使,而刘存忠也被流放至更为偏远的饶州,以示惩戒。

这一连串的贬谪,如同寒风中的利刃,切割着朝堂上下的空气,使得人心惶惶,士气低落。然而,即便如此,李璟也未能改变他的决定。他最终选择了留在金陵城中,未敢踏出半步,将自己和整个南唐的命运,寄托于那虚无缥缈的侥幸之中。而南唐,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也随着这一决定,悄然滑向了不可逆转的深渊,走向了它注定的历史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