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后金撤兵

头大的济尔哈朗在忙活着征兵的时候,赵大牛率领的一万骑兵抢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有了张石头带领的一万多骑兵在屁股后面接应,还有李水生在辽东半岛沿海建立各处接应点,赵大牛的人就只负责杀人和抢劫就好了。

崇祯七年七月末,东江镇接连攻下猪岛、麻阳岛、茶河岛、中岛、长生岛,拿下南汛口、北汛口,兵围复州城,杀死鞑子上万人,一万骑兵甘冒生死,已经深入敌人腹地在搞破坏的一个个捷报接连到达京城。

这些捷报,与宣府、大同哪哪又失陷,哪哪又被抢的小小消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让因鞑子再次入侵,郁闷了好久的心情终于是有了几分喜色。

崇祯七年八月初一,一万多鞑子首级被送到京城,其中还有一个重量级的,多铎的人头。

自从和后金作战以来,阵斩多铎这种后金高级将领的事情可没发生过,看到多铎人头的时候,崇祯皇帝那叫一个高兴啊!

崇祯皇帝破天荒的用多铎和那一万多鞑子人头,率百官献捷太庙,好让列祖列宗知道,大明的江山终于有救了。

这会儿的余大成,在崇祯帝眼里就是大明中兴之能臣,在崇祯皇帝看来,只要按照余大成的计划走,鞑子的问题,或许真的能解决。

崇祯七年八月初二,正在宣府大同那边攻城掠地的皇太极终于收到了来自盛京的求援。

一开始,皇太极还在犹豫着要不要回援呢,毕竟,他这边也才刚开打没多久,抢到的东西其实也还没有多少。

第二天,第二批求援的使者到来,复州被围,多铎率领的5000铁骑被明军设计坑杀,一万多骑兵已经进入后金腹地烧杀抢掠。

形势的急剧恶化,立马就让还在犹豫的皇太极火急火燎的收兵。

崇祯七年八月初六,宣府、大同后金军突然撤兵的八百里加急到达京城。

乾清宫,收到皇太极撤兵消息的崇祯皇帝那叫一个高兴。

“余爱卿真乃大明之能臣也。”

好吧,在崇祯皇帝看来,这次皇太极没打到京城脚下,全是余大成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