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3章 四贤姜公辅

“他是在皇帝逃奔途中被任命为宰相的,可以说是奉职于国家多事之秋,受命于危难之际。”

“而且他尽心辅弼德宗,一腔忠悃,嫉恶如仇,料事如神,政绩可述,不愧“名相”称号。”

姜公辅绝对是一个不俗的能臣干吏了,现在又成为了姜子牙的儿子,这就更加的不错了。

......

姜公辅的对策,对于君道治道,对于如何治理好国家,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看法和见解,主要内容有以下数条:

一是以尧舜禹汤为君主的榜样。

对策开门见山,首谓:“臣闻尧舜之驭寓也,以至理理万邦,以美利利天下。

百姓犹惧其未化也,万邦犹惧其未安也,乃复设谤木,询谠议,不敢满假,不敢荒宁。……臣闻禹称善人,不善者远矣。

……夫中于道者,易以兴化;失其道者,难以从宜。

事爽其分,则一毫以乖;事审其分,则殊途同归。

计岁者非一时而可用,致理者非一日而成功,但立法于制事之初,望化于经年之外,使损益鉴于兴替,寒暑渐于春秋,何忧不均理于羲轩,同光于尧舜?”

相传尧舜时在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臣民在其上写谏言,此木牌称为谤木,又称诽谤木或华表木。

姜公辅希望德宗效法尧舜禹汤,行正道,纳正言,近善人,远奸佞,如此方可使君民同心,上下一德,从而达到国大治、民大安的目的。

二是认为戎狄轻而寡信,贪得无厌,对之难以礼义和,恩泽抚;主张充实国力,加强国防,发展经济,广揽人才。只要国家强大,则不必以边患为虑。姜公辅在这里是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立场、观点出发,提出对待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和方针,暴露了儒家的大汉族主义思想。

《左传·闵公元年》载管敬仲言于齐侯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左传·襄公四年》载晋侯的话说:“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

这此言论,代表了儒家的一贯看法。

姜公辅受“内诸夏而外夷狄”思想的影响,所以也宣场起“戎狄轻而寡信,贪而无亲”来了,不足为怪。

他主张发展生产,加强国防,并提出了类似屯兵、屯田的具体措施,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