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5章 不弱岳韩和水浒第一

史文恭在水浒原着中并不算一个太有血有肉的形象,对他的评价大都是在武力方面。

因为他曾二十余合击败秦明,常被认为是全书中武力最强的人物之一,而且被认为是有勇有谋,并非一勇之夫。

至于为人方面,着名京剧演员盖叫天(曾饰演过史文恭)的评价颇有代表性:史文恭是不得志的人,武功高强却只能屈尊做曾头市教师,他性格上有傲慢倔强的特点,这种特点一方面使他行为狂妄,另一方面也给他带来了悲剧性的结局,在人品上并无低劣之处。

而对史文恭持较强烈负面态度的评论,大都来自于认定晁盖为史文恭所杀者,如一些续书中称他为“恶贼”。

还有评论者认为,史文恭是《水浒传》中庄园教头的杰出代表,忠于职守、品德高尚,即使晁盖是被他所杀,也是各为其主,无可厚非。

仅仅因为他所效忠的庄园主与梁山是敌对关系,就将他定为“反派”,是不客观的。

另有很多评论者受“晁盖非史文恭所杀”说法的影响,对史文恭持同情态度,有正面甚至拔高的评价。

此外,由于史文恭在民间被接受的形象更多来源于评书等加工过后的版本,其中包含了关于史文恭阴险狡诈(用毒)、欺师叛门、叛国投敌(金国)的详细描写。

有不少受此影响的评论都认为,史文恭是个品行恶劣之人,而造成这种人格的原因,应该是史文恭因出身卑微、怀才不遇而逐步导致的心理扭曲。

(完颜娄室在上一章节的下半段,已经更新了哈!)

—————可跳下一章—————————

李彦仙本名李孝忠,居于巩州(今甘肃陇西)。

少有大志,所往来的都是豪侠之人,闲暇时便练习骑射。

由于居住在边境,常常观察山川形势,有时会趁敌人放牧时抓走其中的良马回家。

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进犯开封,各郡县都募兵勤王,于是李孝忠便率兵应募,帅三千人入京师,补承节郎。

金军包围太原,李纲奉命宣抚两河,李孝忠上书弹劾其不知兵,将要误国,结果被有司下令追捕,被迫逃亡并改名李彦仙。

之后到河东路加入种师中的军队,因为成功刺探到金军北撤情报,得以补任校尉。

宋军在河东溃败、种师中战死,李彦仙前往陕州拜见知州李弥大。

李弥大向他请教西北防务,他提出中肯的建议,详尽回答,于是被留为裨将,驻守河南府渑池。

后金兵又犯汴京,永兴军帅范致虚统帅六路大军增援,开拔前,李彦仙建议:“崤渑是险要关隘,难以屯驻大军,前进后退都容易导致军队溃散。

应分道并进,寻找时机出关。还应当以一半军兵扼守陕西,才可进一步采取行动。”范致虚刚愎自用,不听劝告,反而责怪李彦仙贪生怕死,沮丧军心,将李彦仙革职调离。

范致虚进兵到千秋镇(今义马市千秋路街道),果然被金兵打得全线溃败、官吏四散。

建炎元年(1127年)四月,金兵进犯陕州,经制使王燮抵挡不住,率部逃跑。

当时陕州官吏逃逸,唯有李彦仙以石壕尉(今陕州硖石乡)的身份坚守三觜山(约今硖石以南崤山之中),父老乡亲争相投靠,他对前来依附的人说:“我不是本县人,不像你们一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如今我尚且努力守护国土,如果你们不尽力,那么金人就会杀死你们。”

于是众人纷纷从军。

他将老幼迁至土花寨,选拔精锐驻守三觜山、石柱山、大通山等地营寨,彦仙对众人说:“金人其实很好对付,如今我们有地利,足以自守”。

不久,金兵主力进攻三觜山。李彦仙巧施计谋,先派部分精兵埋伏,后同金兵正面厮杀,双方拼斗正酣时,伏兵突从金兵背后掩杀过来,金兵猝不及防,大乱溃逃。

消息传出,开封、洛阳一带群众争相投靠,队伍迅速扩大,李彦仙接着兵分四路,还没到一个月就接连攻下金人五十余座营垒。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