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卫青遭难,后宫干政,刘邦反手就是一个开除族谱

这就像官场一样,有些事情属于灰色地带,你做成了,谁都不怪你,该拿的成果你拿走。

做不成,那也没啥说的,把锅背好就是了。

刘据暗叹一声。

老祖宗果然还是护短的……

但事情已经过去,窦漪房、刘嫖和陈阿娇都死了,纠结这个也没有什么意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据又想起自己的母亲卫子夫。

娘,真的很不容易。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这件事情过后,太皇太后窦漪房明显也感觉有所亏欠,稍微放松了一些对刘彻的控制。】

【卫子夫很快临盆,生下了一位公主。】

【由于并非长子,陈阿娇一方也松了一口气,双方就此维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初元六年,也就是刘彻二十二岁这一年,太皇太后窦漪房终于撒手人寰,离开了这个世界。】

窦漪房的葬礼上,刘彻毕恭毕敬,大力参拜。

这位大汉皇帝的心中默念:

“老祖宗,您就安心的去吧。”

“朕会让你知道,朕——是对的!”

抬起头来,刘彻直视窦漪房的牌位。

目光中,再无半点亲情,只有帝王的威严和冷厉!

【窦漪房的死,终于让刘彻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皇权。】

【窦漪房的葬礼刚刚结束,刘彻就立刻下令,以“筹办太皇太后葬礼不周”的名义,罢免掉了丞相柏至侯许昌和御史大夫武强侯庄青翟。】

【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刘彻对之前的心腹赵绾、王臧乃至整个儒家都失去了不少信心,便任命能力并不出众但足够听话的舅舅,前太尉田蚡作为丞相,以法家出身的大司农韩安国接任御史大夫。】

【紧接着,刘彻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集权。】

首先,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刘彻的授意下,丞相田蚡很快下达命令,将所有不学儒家“五经”的博士全部罢黜,要求官学中只能教授儒家思想,不得教授其他任何学派的思想、知识。

紧接着,田蚡又发出招贤令。

这一次的招贤令只招儒家士人,在短短时间内就召集到了数百人,并将这些儒生分别授予官职。

儒家士人正式大规模地进入朝堂中,并迅速地取代原本黄老学派的统治地位。

【然而刘彻很快发现,新的问题竟然又出现了。】

这一次,金幕中出现的是一个非常矮小、看起来极为猥琐,但却带着丞相高冠的男子。

他就是太后王娡同母异父的弟弟,前太尉,现任丞相,武安侯田蚡。

【功臣集团在失去了窦漪房这棵参天大树保护伞的庇护后,又失去了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官职,已经无力再抵抗儒家的崛起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功臣集团为求自保,纷纷竭力交好田蚡,将田蚡捧为新一代功臣集团的领袖。】

田蚡生来矮小猥琐,如今一朝大权在握,被以前看都不看他一眼的那些高贵开国功臣后代们众星捧月般的赞扬侍奉,这心情别提有多爽了。

田蚡飘了。

他从一个原本小心谨慎的家伙,变成了一个非常自恋自负的人。

在诸多功臣集团的支持下,田蚡几乎每一次朝会都要发表长篇大论。

甚至就连任命官员,田蚡也要插手,还经常反对刘彻挑选的人选,安插田蚡自己属意的人。

一旦刘彻对田蚡不满,田蚡就赶紧去找王娡求救。

王娡这个女人本来也不是什么善茬,她和窦漪房一样,也属于那种除了儿子就是娘家人“传统中国妇女”。

王娡立刻找来了刘彻,怒气冲冲地开口道:

“皇帝,老妇就这么一个弟弟,难道你是想要让田家绝种吗?”

“皇帝的外戚都能绝种,成何体统?”

“你都是皇帝了,让一让你舅舅又有何妨?”

刘彻无可奈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于是,一件非常好笑的事情发生了。】

【刘彻以为窦漪房死后他就能大展拳脚,全没想到,窦漪房死后的第一个丞相田蚡,就几乎将刘彻给架空了。】

【刘彻之前的三任丞相卫绾、窦婴,甚至是功臣集团出身的许昌,可都没有达到过这样的权势!】

汉初世界中,刘邦忍不住笑出了声。

“好好好,真有意思。”

“原来大汉的外戚都这么厉害的吗?”

刘恒并没有笑,反而表情非常严肃地陷入思考。

过了好一会,刘恒缓缓道:

“父皇,儿臣觉得大汉后宫干政实在是太严重了。”

刘邦看了刘恒一眼,收起笑容。

“嗯,窦漪房和王娡这些老太婆,动不动就参与朝政干涉皇帝用人和国家大事。”

“娘的,一群头发长见识短的东西,除了护短之外啥也不懂,就敢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

刘邦骂骂咧咧。

笑归笑,但金幕中窦漪房和王娡的表现,明显已经体现出了后宫干政的不妥。

让这些对政务一窍不通的女人来影响国家大政方针和丞相这种关键职务的人选,不就是纯纯的外行指导内行吗?

而且女人是最容易感情用事,偏听偏信的,这点窦漪房和王娡表现得再清楚不过。

也就是这段时间属于和平时期,所以窦漪房和王娡还闹不出什么大乱子,无非就是扯一下皇帝刘彻后腿几年。

小主,

如果是和匈奴全面战争时期,朝廷内部有窦漪房和王娡这种女人胡搞瞎搞,那大汉就不是几年发展时间被浪费的问题了。

甚至可能会导致亡国!

刘邦依旧还在骂骂咧咧。

“都说老娘们当家,房倒屋塌,果然老祖宗的话就是不会骗人。”

“嗯,朕要立一条祖训。”

“凡是以后用太后、太皇太后的名义随意插手朝政,干涉二品官员任免超过两次的,死后一律不允许和皇帝丈夫合葬,并开除刘氏族谱!”

刘恒闻言,心中先是有些疑惑。

死后?

那也阻碍不了生前啊。

但马上,刘恒就想通了。

这个时代的女人,最害怕的是啥?

还真就是死后不能跟丈夫合葬。

华夏人是相信死后有灵,能享受后人香火血食的。

如果女人不能跟丈夫合葬,就享受不了婆家子孙这边的香火血食。

至于娘家那边,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从来没有说谁的娘家后代们会给嫁出去的女儿供奉香火血食的。

没有香火血食,那岂不是死后就年年都饿肚子,成了饿鬼?

还有一个,开除族谱!

开除族谱,就等于直接否定了这个女人生前为丈夫、为子孙所做的一切。

在如今这个男权社会,这种处罚毫不夸张地说,比深受凌迟之苦还要更难受!

刘恒正色道:

“父皇高见!”

其他大臣们都没有开口说话。

这是皇帝的家务事,大家没必要插嘴,凭空生事。

刘邦满意点头,然后就发了一条弹幕,将刚刚的决定告知金幕中其他刘姓皇帝,并要求这些刘姓皇帝也在各自的世界线中立下这条规矩。

【汉武帝刘彻:朕会照办,高祖皇帝。】

【光武帝刘秀:刘秀谨遵高祖皇帝之命。】

【昭烈帝刘备:备这就按照高祖皇帝之命去办。】

【汉中祖刘禅:阿斗现在就发圣旨!】

等这些人回答完之后,又一条弹幕跳了出来。

【宋太祖赵匡胤:哟,这是把弹幕当成你们刘家皇帝开朝会的地方了?】

【汉高祖刘邦:咋的,你不服?那你怎么不弄几个赵家的皇帝子孙来开会呢?哦,你赵匡胤没有子孙当皇帝,那没事了。】

【宋太祖赵匡胤:你!赵昚是德芳的后代,怎么就不是朕的子孙了?】

【汉高祖刘邦:呵呵,赵昚按血脉算是你的后代啊,可按法理算,赵昚是你二弟赵光义的后代好吧。】

这句话直接把赵匡胤干沉默了。

在古代的华夏,法理上的父亲,地位还真就比血脉上的父亲更高!

刘邦把赵匡胤堵得哑口无言,不由放声大笑。

“这小子,和朕斗嘴?哼,朕不恶心死他!”

就在此时,又一条弹幕出现了。

【秦始皇嬴政:啧啧,刘家的老祖宗真是好大的威风。对了,朕这里还有一个汉侯刘邦,要不要朕也让他定这么一条家规啊?】

刘邦表情顿时有些扭曲。

他娘的,这个该死的嬴政!

朕在大秦世界线中又不是皇帝,哪里需要担心什么后宫干政?

刘邦直接装作没看到。

想打朕的脸?

朕偏偏不要脸,看你怎么打!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时间一天天过去,刘彻对田蚡的忍耐也到了极限。】

【就在刘彻开始考虑要不要想办法对田蚡出手时,一个机会摆在了刘彻的面前。】

这一天,一份奏章摆在了刘彻的面前。

这份奏章,是窦漪房的侄子,魏其候窦婴所上。

核心意思就一条,要解救被田蚡扣押的好友灌夫。

“灌夫……”

刘彻微微点头,想起了这个臣子。

灌夫的老爹本来姓张,是大汉开国功臣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因屡立战功被灌婴赐“灌”姓。

灌夫脾气非常火爆,在七国之战中屡立战功,甚至连亲爹死了都不愿意回去出席葬礼,要先打完仗再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猛将。

在七国之乱后,灌夫因功升为大汉中郎将,并先后担任过代国丞相,淮阳太守。

刘彻继位后,一度将灌夫任命为太仆,但灌夫实在是脾气太暴躁了,竟然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把窦漪房的兄弟窦甫暴打了一顿。

刘彻怕窦漪房弄死灌夫,赶紧把灌夫弄到燕国去当丞相。

但窦漪房可不是什么宽宏大量的人。

等到卫绾被罢免,功臣集团的许昌成为大汉丞相后,许昌在窦漪房的授意下将灌夫免职。

由于灌夫并没有爵位,失去官职的他就只能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在长安居住。

根据刘彻这些年偶然看到的一些情报,灌夫虽然没有官职,但他当官这么多年也是真赚了一大笔,在家里养了几十个游侠当门客打手。

据说,在灌夫的家乡颍川郡他也是一霸,就连当地的郡守、县令都拿灌夫及其党羽无可奈何。

“灌夫怎么会被田蚡捉拿的?”刘彻看了一眼身边的几名侍中。

严助赶忙开口道:

“灌夫昨晚上在丞相田蚡的大婚婚礼上闹事,被丞相直接关入监狱中,准备将其斩杀。”

“此事已经轰动整个长安了,只是陛下在宫中有所不知。”

刘彻闻言,露出意外表情。

“还有这种事情?看来朕昨天没去,还错过了一场好戏呢。”

田蚡都已经老成这样子了,当然不可能是一婚。

这是田蚡的续弦婚礼,迎娶的是大汉燕王的女儿,皇族郡主。

太后王娡对这个亲弟弟的婚礼当然是非常关注的,极力劝说刘彻亲自前往。

刘彻心里都烦死田蚡这个鸟人了,自然就没去,随便找了个借口推了。

王娡也拿刘彻没办法,干脆以太后的身份下令,让皇族和列候们都去田蚡家恭贺,给田蚡造势。

侍中们当然都知道这件事情,但他们更知道刘彻非常讨厌田蚡,也不敢主动提起此事,直到被刘彻问起。

刘彻脑海中诸多念头闪过,突然心中一动。

或许,这是一个能借机除掉田蚡的机会!

不,可能不止田蚡。

说不定还包括……

刘彻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开口道:

“传朕旨意,传窦婴入宫。”

【真正体现汉武大帝精妙权术手腕的“田窦之争”,徐徐拉开了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