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此次改革,仁宗也是调整辅臣结构,多次召见范仲淹、富弼等人,征询天下大事。
而范仲淹也成功交出了他的答卷——《答手诏条陈十事疏》,他上疏仁宗“明黜陟、抑侥幸”等十项改革主张,其中只有府兵法因辅臣反对而作罢,其余内容仁宗都采纳了,并以诏书统一颁布,以示天下。
刚刚我说庆历新政的效果很好,那么好到了什么程度呢?——可以说,宋朝进入了建国以来最繁荣的阶段。
但它还是失败了。就我们现在来看,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因为新政太仓促,而且遭到保守派反对,或者说,是因为新政限制大官僚大地主们的特权,所以在实行时遇到强烈反对和阻挠——
因为他们散布谣言,攻击新政,指责范仲淹结党营私、滥用职权。宋仁宗虽然对这件事未必全信,但看到反对革新的势力这么强大,他开始动摇了,慢慢地失去了改革的信心。】
谈起改革,没有人能够轻松对待。
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像是秦国,就是因为商君变法才慢慢强大起来的,但是其他国家真的没有做出努力吗?并不是的,他们只是“变法”没能继续、坚持下去,才慢慢落后的。而且,“变法”成功也不代表着万事大吉,改弦更张也是常见的。
革新一事,并非只是看政策优劣与否,人心向背也是关键因素。没有上下一心的支持,所有的不过是徒劳无功、白费力气。
所以他们看着范仲淹和“新政”的失败,虽然慎重,但并没有很是意外。
——他其中牵涉到的东西太多、太杂了,肯定会有很多人因为他触动了自己的利益而反对的,就看他和皇帝能不能压得住了。显然,他们并没有成功。
刘彻则是对这位宋仁宗有些想法:“帝心难定,新政肯定长久不了。”
他是一个性子很坚定的人,对于宋仁宗这样优柔寡断的性格很是看不上眼。既然想要去做,也真的开始动手改革了,怎么后面又自己开始动摇了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