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说了那么多,崇祯举起茶杯,示意喝口茶再说。
孙承宗抿了一小口,接着道:
“陛下,除九边外,内地几乎无兵可调,招募新兵难解燃眉之急,唯有先期以调兵为主,募兵为辅,方为上策。”
“爱卿所言极是,你认为何种抽调之法更为稳妥?”
“臣以为,可抽山东兵及漕运兵参战,抽其六成不足为虑。”
“何以见得?”
“山东屯兵6万余,有天津卫、冀州、登莱拱卫,即使建奴南下尚有缓冲余地,凤阳一线流贼,也无力继续往北。
运河漕兵十余万,除维持沿线治安外并无它用,相反数量臃肿。
如此抽出六成,便可达到近十万之数,然这十万当中,想必老弱不少,战力堪忧。
为此还需调石柱白杆兵2万,并抽出1万辽东铁骑,便可不下十万战兵,战时常有消耗,募兵即作为补充折损。”
崇祯点了点头,很认可这个观点。
历史上差不多在当下同期,原主被逼无奈,从全国好几处抽兵,东拼西凑凑了7万余。
所涉派系众多,战力参差不齐,吃空饷的究竟有多少,鬼才知道。
加上筹措军饷,花了好长时间才落地,以致错过最佳剿贼期,甚至让一年多后的杨嗣昌差点崩盘。
倘若如当下这般筹划,派系相对更单纯,数量上也更为充足。